新闻资讯INSIGHTS
金晟动态金晟观察
北交所的设立,会给VC/PE带来什么?|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1-09-02 | 金晟资产

9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在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宣布,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下称北交所)。当晚,证监会表示,将进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以现有的新三板精选层为基础组建北交所,进一步提升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自1988年首次提出“筹建北交所”以来,到如今正式官宣设立北交所,已历时33年。北交所将成为沪深交易所之后的第三家证券交易所,这是中国金融历史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在全网沸腾之余,投资行业需要静心思考,北交所的设立,又会给VC/PE带来什么?


01 北交所怎么设?


2日晚间,证监会明确“以现有的新三板精选层为基础组建北京证券交易所


证监会介绍,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主要思路是,严格遵循《证券法》,按照分步实施、循序渐进的原则,总体平移精选层各项基础制度,坚持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由创新层公司产生,维持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与北京证券交易所“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同步试点证券发行注册制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官网显示,截至9月2日,新三板挂牌公司共有7304家,其中精选层、创新层、基础层的挂牌公司数量分别为66家、1250家和5988家。


北交所设立后,证券交易所将呈三足鼎立格局。北交所如何定位,与沪深交易所进行差异化发展是关键所在。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具有一个清晰的定位——证监会表示,北交所牢牢坚持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尊重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规律和成长阶段,提升制度包容性和精准性。


根据规划,北交所要实现“三个目标”:一是构建一套契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的涵盖发行上市、交易、退市、持续监管、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基础制度安排,补足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的短板。二是畅通北交所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纽带作用,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成长路径。三是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创新创业热情高涨、合格投资者踊跃参与、中介机构归位尽责的良性市场生态。


02 投资方向:“专精特新”


在本次设立北交所的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早在2011年就已提出。在2013年7月工信部于《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专、精、特、新”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不过,近年来从部委重金支持奖补、到高层会议密集部署再到资本市场重磅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截至2021年7月19日第三批293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我国“小巨人”企业数量已达4762家。


这些“小巨人”对于中国经济的意义有多重要?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补链强链的重要力量,对解决“卡脖子”难题意义重大。有市场分析形象地指出,如果说举世无双的中国产业链、供应链是一个有机躯体,那么这些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就是这个躯体的毛细血管。一两条毛细血管不显作用,但成千上万条毛细血管就是命脉所在了。无论是光刻机还是航空发动机,这些核心技术的产业链条巨长无比,不是一两个团队攻克某个难关就万事大吉了,它需要全产业链的配合,而有些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恰恰就扮演了产业粘合剂的作用。


然而,据统计,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们,只有三百余家左右已经上市,这些承载着国家战略转型的创新企业,大部分都还是未上市状态。


要知道,此前资本“一窝蜂”地追逐各类风口,互联网、共享经济、在线教育……而这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所在的的赛道估值甚至连某些互联网巨头市值的十分之一都不到。这也与退出路径有关,资本都是逐利的,为什么放着回报率高、上市预期明朗、退出渠道明确的风口不投,非要去荒无人烟的赛道,等待着不确定的退出?


正是因为赛道小、公司体量更小,这些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一直都是“阳光照不到的地方”、资本不愿投的领域。


而北交所的出现,正是要服务这些“小巨人”,母基金研究中心认为,这也为VC/PE行业接下来的投资点明了方向——培育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中小企业预计后续还将有更多扶持政策出台。


这恰逢其时为投资行业带来了明确的“指南”。当前,许多投资人对投资方向陷入“迷茫”状态,“自从上个月开始,我们开始冷静地反思接下来的投资策略与赛道,方向上目前还继续看一些科技类项目,其他都在重新思考。”某北京VC基金合伙人对母基金研究中心表示。


此前,据路透社报道,一些投资者开始阅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撰写的多卷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以期寻找政策方向。另一些人则表示,会更多地浏览官媒以获取政策线索。


路透社报道称,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正在重新思考他们在中国的战略,因为一些热门行业受到越来越严的监管。一些人开始阅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撰写的多卷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以期寻找政策方向。


业内高管表示,私募股权(PE)和风险投资(VC)基金正从重数据、面向消费者的互联网公司转向半导体和可再生能源等行业。这一转变是由于投资者在过去几个月中受到了一连串的监管审查和针对国内大公司的激进规则变化的影响,这些公司主要来自互联网、校外培训和房地产行业。


例如,上月中国规定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此举引发私募股权投资者仓皇寻找退路;风投和私募股权投资者先前已对中国校外培训行业投入数以十亿美元计的资金。


“我们面临着十多年来最严厉的监管环境,此时市场竞争最激烈,资本最充足,”全明星投资基金的创始人及首席投资官季卫东说,他位于香港的基金专注于投资新经济领域的冠军企业。“随着监管的加强,并且好的公司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高,总体而言,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者需要调整策略,更注重自己的能力圈和‘安全边际’,否则整体回报一定会下降。”


本轮整顿的结果就是,许多投资者将重点转移到不太容易受到反垄断以及数据相关审查的行业,如半导体、自动化、可再生能源、医疗保健和侧重于企业的科技服务。


一些投资者表示这次监管整顿令他们措手不及,如今在投资评估时会进行更多的政策分析。“我们必须总是比国家的想法先行一步,”祥峰投资中国基金的执行合伙人兼负责人郑俊聪说。


母基金研究中心认为,近期监管政策的一系列变化,虽然让一些投资机构的资本损失惨重,但对整个股权投资行业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投资机构到了该回归理性的时刻。


以在线教育领域为例,从风口到谷底,不过一年时间。曾经,几乎所有的综合型投资机构都将在线教育列为了重点投资领域,而今,这条赛道几乎被投资机构“集体关闭”,投资正在大撤退。毫不夸张地说,“双减”政策让整个在线教育赛道迎来了灭顶之灾。


在线教育,一方面为边远地区学子提供了更公平的教育资源,让他们即使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家乡也能享受到优秀的师资和教学资源;然而另一方面,在线教育在资本的助推下也催生了很多问题,如广告营销乱象、刻意制造家长焦虑、集资卷款跑路等等。


估值堪比上市巨头的超级独角兽,超高规模的融资,不计成本的烧钱,最终要由K12学生的家长们买单。


此次“双减”政策,可谓针针见血。这意味着,在线教育已不再是投资风口,一级市场资本进入该行业已无退出渠道,已经进入该行业的热钱不得不想办法退出,或者摊手认输。而二级资本市场,相关个股市值大跳水。


“双减”政策背后,教培将告别资本,回归教育本质。未来教育类公司将无法继续融资,融过资的无法上市,上市的无法再融资,资本运作的空间被极限压缩。对资本来说,也确实到了一个该冷静下来静心思考的时刻。


实际上,这不是近年来国家对教育产业及相关投资的第一次限制:2018年8月10日,司法部在网站上发布教育部提请国务院审议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以下简称《民促法送审稿》),规范投资发展K12民办学校;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规范过度投资发展学前教育。这些国家级政策措施的出台,说明教育领域过度投资现象已持续数年。


而这两年K12学科类培训的持续过热,正是之前这些教育资产限制政策后的直接后果——资本又涌向了当时尚未受到限制的、最具赚钱效应的K12学科类培训。


有投资人指出,资本投资教育的目的最后演变成了上市套利,而不是推动教育产业发展,甚至为了提高上市估值盲目拉高估值、过度投放广告,造成了社会负担,最终引发了政策出台,这些培训机构也无法实现上市,资本的目的落空。接下来,如果投资机构把之前的投资策略继续运用到目前尚未被严格限制的素质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可以预见:限制政策将重演,资本也无法获利。实际上,不仅仅是教育产业,其他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投资均是如此,经济规律将一如既往地发挥作用。投资机构如不能意识到这点,投资行业的整顿和洗牌也会很快发生


经济学家任泽平一针见血地表示:什么是大势?就是降低房地产、金融、教育、互联网等的利润和垄断,以及由此引发的过去长期对民生和实体经济的挤压和成本,大力发展制造业、硬科技、实体经济、新能源、资本市场等。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也是百年未有之大机遇。看清这一大趋势,至关重要。每个企业每个人最终都是时代的产物。


去伪存真,资本只会青睐真正的价值所在。追逐风口已经不再是赚钱的途径,只有深耕行业、真正具备发掘且培育好项目能力的投资机构,才会笑到最后。母基金研究中心认为,母基金以后投涉及到教育、网络或信息安全相关领域的子基金也会更慎重


潮水退去后,股权投资行业正回归到一个更长期视角,更稳健、更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投资人必须学会不跟风、不追风、不造风,独立思考。本次北交所设立的定位正是给整个股权投资行业一个很明确的培育方向,资本要回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方向上来,先富起来的资本帮助后跑起来的企业,也是共同富裕。


03 退出端重磅利好


近年来,新三板一直在深化改革。


新三板,是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下称“全国股转公司”)的俗称,自2013年正式运营以来,通过不断的改革探索,已发展成为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的重要平台。


新三板这一轮改革始于2019年10月25日,证监会正式宣布启动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本次改革围绕改善市场流动性、强化融资功能、优化市场生态、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机联系等四条主线,重点推出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并设立精选层、优化定向发行、实施连续竞价交易、建立差异化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引入公募基金、确立转板上市制度和深化差异化监管等改革举措。


2021年2月26日:上交所、深交所分别发布精选层转科创板、创业板的转板上市办法,明确转板条件。2021年7月23日,上交所、深交所发布精选层转板上市配套业务规则,为转板上市进入落地实施阶段进一步明晰实操路径。


转板上市制度的完善为新三板企业转板上市铺平了道路。精选层连续挂牌一年以上的企业可以申请转板,截至2021年9月1日,精选层公司共计66家。5家宣布转板,分别是:观典防务、翰博高新、泰祥股份、龙竹科技、新安洁。


精选层的设立,对流动性的拉动显而易见。在转板规则明确之前,有很多挂牌企业摘牌出走、再IPO,新三板市场承受着优质企业流失的隐痛。


事实上,新三板市场上不乏许多优质企业,但一直受制于流动性较差原因,使得一些企业的价值无法得到真正体现,投资机构也被“套住”了。


母基金研究中心认为,对股权投资行业来说,转板制度无疑是一大“解套”和退出的利好:曾经因流动性枯竭而被新三板“套住”的投资机构,或将有望“解套”,盘活新三板资产。转板制度有利于畅通投资机构退出渠道,形成符合投融资双方需求的良好市场生态,让投资机构在市场化的环境里进行正常的投资,从而激发整个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创新的活力。


北交所设立之后,如何发挥新三板转板上市功能也备受市场关注。未来,新三板公司转板北交所或将会更为通畅便利。


这对股权投资行业来说,在退出端无疑又迎来了重磅利好


实际上,母基金研究中心发现,北京在利好私募股权基金退出端方面已经有了重要举措。


去年12月10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复同意北京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这是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份额转让试点,VC/PE行业翘首以盼的S基金交易平台终于面世。


2021年4月,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发布了与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相关的11项业务规则,在全国率先为S基金份额转让提供了规范指引,填补了当下国内S基金交易规则体系的空白。


2021年6月,《关于推进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发布,这是国内首个基金份额转让交易的指导意见。这体现出北京市对于发展S基金的坚定决心,此次北京率先在全国建立私募投资基金份额转让政策体系也是恰逢其时,在S基金发展热潮席卷行业之时,为全国S基金市场发展打出了“北京样板”。


近两年,国内最早设立的一批引导基金陆续进入退出期,退出压力成了困扰许多引导基金的难题。


对于引导基金来说,母基金通过子基金退出,实质是子基金的退出问题,而目前主流的基金退出方式还是通过IPO、并购、回购这几种途径来退出,相当于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随着退出时间的到来,建立规范的二手份额交易市场迫在眉睫。


《指导意见》支持国资相关基金份额进场转让,这为许多产业基金尤其是引导基金解了“燃眉之急”。“通过不断完善市场交易的政策体系,在全国填补了这方面的政策空白。”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妍表示,比如国资基金份额要怎样交易、需要什么样的程序,之前是没有明确规定的,此次意见就非常明确地提出,鼓励和支持国资基金份额参与进场交易。


此前,在“蹒跚学步”的中国私募股权二级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导致难以分清商品好坏,只愿意付出平均价格。因此,北京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所起到的意义至关重要。本次北京发布的《指导意见》更是直指行业痛点,明确国资基金份额转让和退出路径、探索建立基金份额登记备案和出质服务体系,正如北京股权交易中心总经理成九雁表示,份额转让市场良性发展的关键是实现常态化交易,“意见出台将改变过去转让时的一事一议,让份额转让有章可循,进一步优化提升转让的效率和规范性。”


在此背景之下,北交所的设立无疑将进一步完善私募股权基金“募投管退”的发展环境。我们也期待着北交所后续更多举措的落地,相信这将为VC/PE行业带来更多积极的变化。